我實在不知道為什么Facebook效應的自我組織能力能如此理所當然地被應 用到了集會中。
在2008年,由Facebook群組組織的大型打水仗活動在英國利茲市舉行。 緊隨其后在2008年9月,有超過1 000個人在密歇根州的大急流城(Grand Rapids)進行了 20多分鐘的枕頭大戰,,參與者都是在Facebook Ji聽說的這次枕 頭大戰。當Facebook上的年輕人通過這種方法發泄的同時,枕頭大戰也成了全 世界的流行風尚。
作為一項營銷工具,Facebook也并未有絲毫遜色,如果商人們掌握了發 起活動的方法,他們就能產生更加深遠的影響。同樣,Facebook效應還代表 了它所具有的類似于媒體的影響力。在Facebook上,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編輯, 成為內容的創作者、制作人或散布者。大家可以扮演傳統媒體中的任何角色。 Facebook效應可以即刻集結一群同好,他們喜愛的可能是同一則新聞、一首歌 或是一個YouTube視頻。最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,有我不經意地看到朋友 的新聞源里有“道瓊斯指數上漲3.5%”的字樣,過去我只可能從雅虎新聞、廣 播或電視里獲得這樣的消息。
游戲,作為Facebook發展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,也意識到了 Facebook效應 的價值所在。好的游戲借助Facebook效應可獲得每周1 200萬忠實玩家的青睞。 PlayStation, X-box和任天堂Wii已經成為上一代人的玩具。而現在,所有的游 戲平臺都在嘗試與Facebook連通。
當Facebook的用戶增長到5億時,我們在想的是,Facebook效應是否會因 為人群數量變得龐大而有所不同呢?它是否能夠成為一種將當今政治宗教混亂、 環境經濟條件惡劣的世界重新聚合起來的力量呢?擁有一個聚合了來自世界上 不同、不同種族、不同宗教信仰的人的通信工具,應該不是一件壞事吧, 你說呢?
說到Facebook將世界聚合起來的能力,沒有人能比彼得?泰爾(Peter Thiel)更相信這一點了。泰爾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派,他對石油、外匯和股票的 靈敏嗅覺使他擁有了上億身家。同時他也是一位企業家,是現在被eBay收購了 的PayPal的聯合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。在2004年夏天,他是位向Facebook 投資的風險資本家,從那時起,他就成了 Facebook董事會的一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