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acebook的信息不對Google搜索開放,這正是Google的軟肋所在。在 Facebook上發生的事情只存在于它的數萬臺服務器中。它們幾乎構成了第二個 互聯網,其中的數據量非??捎^,據Facebook自己估計,僅狀態更新的字數, 就已超過了世界上所有的博客的10倍之多。然而任何想要讀取這些數據的人 只能通過Facebook,公司把這些數據設為專有,屏蔽了 Google的爬蟲。這是Google的一個巨大盲點,并且,這個盲點還在不斷擴大。如果一個更大且增長 最快的網站中的數據對Google禁止使用,那么,Google還怎么能夠宣稱自己的 目標是“組織全世界的信息” ?
雖然所謂的社會性搜索(social search)永遠取代不了傳統搜索,Facebook 的確打開了新的發現的空間。2009年5月的東京會議上,Google的一個產品經 理非常罕見地公開對媒體承認,當信息來自某個朋友時,用戶會覺得更加可靠, 而Facebook有潛力在這一方面幫助用戶做得更好。而在2009年底的一次公開露 面中,施密特談到Google面臨的許多挑戰,其中更大的挑戰之一就是:解決如 何搜索、索引和呈現類似于Facebook的服務中的社交媒體內容。施密特稱此問 題為“這個時代的大挑戰”。
Facebook不僅嘗試擊穿Google的膝蓋,它還開始與Google搜索引擎正面 競爭。它在不斷改進自己的捜索工具,并鼓勵用戶在站內使用Google的宿敵微 軟的必應搜索。而Facebook搜索不會僅僅局限于自身。因為Facebook好友們會 傳播站外鏈接,用戶最終可以把Facebook搜索作為通向網絡的大門,這就構成 了對Google的直接威脅。一件新聞發生后,為何要聽取Google News算法的推 薦,而不是聽從朋友的指引? Facebook企圖取Google而代之的野心已經昭然 若揭。
Google與Facebook對陣時有個不利的地方:Facebook與人息息相關,而 Google關注的是數據。Google 一直未能成為互聯網社交風潮中的大玩家,盡 管它十分渴望這樣做,其原因在Facebook董事會成員彼得?泰爾看來,在于 Google的深層價值觀出了問題。“Google的模型認為,信息和組織來自全世界的 信息是最重要的事情。而Facebook的模型從根本上是不同的……讓這個世界上 的人們自己組織起來,才是最重要的事情?!?br/>